时间简史的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简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时间简史的读后感1昨天晚上终于把它看完了,云里雾里,很多地方不知所云,正如霍金所说的那样:“在牛顿时代,一个受教育的人至少能够在梗概上掌握人类知识。但从那以后,科学发展的节奏使之不再可能。因为理论总是被改变以解释新的观察结果,它们从未被消化或者简化到使常人能够理解。”嘿嘿,由此得出,自己只不过是个常人罢了~~~
拿到这本书已经两个月了,说实话,我不太愿意翻开它,虽说是普及版,但内容对我这样一个初中生来讲实在是太深奥了。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霍金,我们知道霍金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科学贡献同样是一个奇迹,他20岁时即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甚至预言他当时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他却创造了奇迹。(据了解“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简称M.N.D.)的俗称,主要类型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正如霍金所说,这是一本不仅让青少年,而且让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书。他删去了《时间简史》中过于高深的部分,重写了相对论和弯曲空间这两章(它们分别讨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 ……此处隐藏16045个字……,但我一直对天文学和地理学很感兴趣。地理在高中入学考试中甚至得了满分,但是像理论物理这样抽象、纯粹的理论基础学科却很难理解。会不会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因此,读了《时间简史》后,我对其中阐述的理论仍有一些看法。
在我肤浅的理解中,《时间简史》似乎向读者描述了一个整个宇宙都是服务器的世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小行星、彗星、行星、恒星甚至星系都是连接到服务器的节点。它们独立运行,并通过服务器相互连接,依靠各种基本物理定律进行交互。服务器的操作是单向和不可逆的,不能存档,当然也不可能存档。每个节点通过各种光波等相互通信。由于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对各种光波传播路径的各种影响,会出现网络延迟,导致节点之间的异步通信。由于自身运行速度的质量和其他原因,节点相对于其他节点的运行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每个节点相对于整个服务器的运行时间确实是固定的。因此,观察节点A处的节点B和节点C以及节点D处的节点B和节点C的状态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而在服务器处观察节点A、节点B、节点C和节点D的状态可能导致确定和一致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服务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服务器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许多人似乎遥不可及,但他们在这个大服务器下相互交流,即使它非常微妙。有一种社会学研究理论,即使是两个完全不可能认识的人也只能通过六个中间人建立联系,这是从大量统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看着宇宙,我认为有相似的节点可以使宇宙中遥远的两个不相关的节点建立最短的连接路径。这就像一些物理学家正在研究的虫洞理论。
我相信,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我们可以走出太阳系,甚至走出银河系,在几代人的时间内自由地在宇宙的服务器上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