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4-04-02 14:31:29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尔登湖》读后感1

说实话,我并不十分喜欢这一类翻译的名著,毕竟在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东西是另一种语言所无法表达的。这样艰难晦涩的文字,即使是小说也给人的理解带来重重的困难,不用说是这些超出我们的思考范围的内容了。看下去才发现,这些结论也只是适用于书的前面部分,之后的部分还是充斥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围的。

那样幽居在瓦尔登湖畔,建造小屋,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的生活还是十分令人向往的。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作者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怀着他的质朴纯真之心去挑战那种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也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面对现今的金钱社会,梭罗勇敢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文明是多么污秽的东西!文明人似乎是比野蛮人要高等级的动物,却依旧过着为了获得生活的必需品和过得更舒适而努力的生活。文明人也不过是更有经验,更为聪明的一些野蛮人。文明人甚至还为了追求华丽的外衣和高档的住宅而负债累累,而并未能去享受生活本身。文明人理应上升到更高级,更升华的生命中去。

我想当梭罗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瓦尔登湖的爱,对小屋的爱,对于山林的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爱,以及对与大自然万物的爱 ……此处隐藏16026个字……安稳。

可是书本之外是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总是在努力把“惹眼、闹腾、勉强自己”,把外在的华丽看作一切成功的标识,把拥有的东西看作一切苦难的出口,于是人们无休止地粉饰自己,让心灵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为什么不选择放下呢?

泰戈尔有言:“尘世之物如昙花一现,对于这类事物迷恋不舍是愚蠢的。”浮生梦幻,皆为泡影,如露如电,似雾似烟。昨日风暖菩提绿,今宵霜染枫叶红。生命就是一场鸿雁的远行,待到春潮消退、秋风乍起之时,一世光阴,了无痕记。空空而来,空空而去。

真正的勇士和智者,有苏格拉底于集市中“原来这里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的泰然,有季羡林时期于牛棚之中翻译吐火罗文的安然,有林逋于庐山云雾中拥着梅妻鹤子生活的超然。他们都因舍弃浮华而得到了纯粹。

何必求取一世浮名?且去浅吟低唱。何必执着一路繁华?且去逍遥山水。

作家白落梅曾说:“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可匆忙之间,又忘了来路,不知归程。”我想梭罗是幸运的,他出生的地方便是他心灵的原乡,他在瓦尔登湖找到了宁静。

他对瓦尔登湖有一种奇特的占有:在他看来,喜欢某处风景,你不必用金钱买下它,而是要经常在心里想着它,经常到那里去兜圈子,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喜欢它,你就越可以说是它的主人。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管瓦尔登湖今天是否变成某一个人的产业,我们总是可以说——瓦尔登湖,梭罗的湖。

我想,总有一天,我也会如卢梭一样寻到一处属于我的“瓦尔登湖”。那时,安然于小小的旧宅,坐在阳光下,接春水煮一壶新茶,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宠辱不惊。

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